近日,在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广场红光派出所治安岗亭前,技术人员将一块电路板和声音传感器“植入”汪大爷的音响,随后民警对设备进行试验,当逐渐调高音量到一定程度时,原本正常播放的音响突然“哑火”,几秒钟后,音乐声又重新流淌,如果不将音量调低,那音响就会不断“罢工”。
\n装上“新技术”
\n广场舞的噪音小了
\n18时30分,高笋塘广场的音乐声准时响起,各大舞团的“舞林高手”自发集结,在周边散步休闲的中老年市民也纷纷下场,跟着节奏舞动起来。另一旁,几支歌唱队的爱好者们也架起音响设备,深情开唱。让人诧异的是,虽然数个音响同时响起,却不再像以往那样震耳欲聋。
\n“现在声音柔和多了,至少各个舞队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‘赛音量’了。”正在广场一角散步的市民邓先生表示,他家就在广场附近,以前一到了广场舞时间段,家里面都觉得吵得很。如今,广场舞音量得到控制了,心情都要愉悦得多了。
\n带来变化的关键就在音响里安装的这套“舞知音”广场舞噪音感知控制系统!这套控噪“神器”是红光派出所结合实际联合重庆三峡学院研发的,通过在音响设备上加装噪音感知控制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,然后利用手机小程序对音响设定声音最高阈值,实现超分贝值自动“熔断”,5秒后重新启动,若音量不降至设定范围内,系统便循环往复进行“熔断”,以此达到对广场舞音量的限制。
\n据了解,该控噪“神器”于今年春节前投入试运行,目前已在高笋塘广场、和平广场、天仙湖广场等地安装了35套设备,并实现了辖区广场舞队监管全覆盖。
\n同时,一组硬核数据也见证着这场治理改革的成效。自该设备投入运行以来,红光派出所辖区广场舞噪音扰民警情大幅下降,涉广场舞噪音投诉仅发生2起。
\n跳出“文明范”
\n噪音治理有了更优解
\n“虽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,噪音扰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作出处罚,但实际处置起来却有一定困难,警方往往只能劝说调解。而且这种被动式的处置还治标不治本,民警一离开,音量又上去了,接下来又是反复报警。”红光派出所民警王贤冬直言,曾经在广场舞噪音治理中形成了一套限时间、限场地、限音量的“公约”,可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挡不住“劲歌热舞”的音浪冲击。而现在,随着该套设备的“上岗”,才真正有效破解了广场舞“限音量”的管理难题。
\n“这套设备不仅解决了广场舞噪音难题,更修复了社会关系。”红光派出所负责人表示,“舞知音”的成功运行,本质上是治理思维的革新,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,用技术手段划定文明边界,以智慧管理替代生硬管制。科技温度融入基层治理,带来的不仅是分贝的下降,更是社会文明的跃升。这场由小小音响引发的变革,正为新时代城市治理提供着可复制的“智慧样本”。
\n重庆法治报记者 罗翠 通讯员 唐海
\n原标题:歌舞声超分贝 音响自动“熔断”万州区公安局自研控噪“神器”,破解广场舞噪音难题
盈亚配资-盈亚配资官网-配资公司官网-老牌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